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护、管理和研究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办院方针为“保护、研究、弘扬”。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段文杰先后任所长;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任名誉院长,段文杰任院长。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为:院长樊锦诗,党委书记、副院长纪新民,党委副书记李金寿,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旭东,副院长罗华庆。敦煌研究院设有院党委、院学术委员会、工会。院属部门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人事处、外事处、科研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兰州分院办公室、保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献研究所、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数字中心、信息资料中心、《敦煌研究》编辑部、接待部、保卫处、榆林窟文物保管所、西千佛洞文物保管所。敦煌研究院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管理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是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研究院还设有下属企业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播放 452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
播放 301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
播放 107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
播放 168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
播放 215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
播放 257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
播放 130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
播放 190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
播放 249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
播放 749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
播放 762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
播放 629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中西交通要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今保存的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