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和科学技术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工作,在系统揭示文化遗产价值、探究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特征与规律、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大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与控制、传统工艺和技术科学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装备集成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的进展。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和科学技术成果展》,通过重点展现“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倡导科技理念,提升保护意识,引导社会参与,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展览分为文物保护科技事业的新格局、文物保护科技的创新、现代科技在考古领域的应用、广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与传播等五个板块。由敦煌研究院保护所和数字中心独立承担或合作完成的莫高窟环境监测系统、壁画脱盐技术、空鼓壁画灌浆与脱盐、酥碱壁画脱盐技术、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加固材料与施工工艺研究、锚固灌浆加固技术、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莫高窟第3窟高精度数字技术复制整窟模型、莫高窟第220窟药师经变、莫高窟第57窟南壁说法图、榆林窟第3窟普贤经变原大高精度数字复制等项目参加了本次展览。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来,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成效显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和传播技术不断有新的突破。不难预见,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将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不断创新提供强大有力的技术支撑。
百般工巧,千种智慧,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保护我国数以万计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