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对当时绘画与雕塑的影响》,《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汤哲明《谢稚柳绘画艺术略论》,《中国书画》2009年第4期。
孙晓岗《佛教艺术与中国绘画》,《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9年第4期。
张红玉《敦煌壁画艺术精神小议》,《丝绸之路》2009年第8期。
张 琼《敦煌舞蹈和民间舞蹈中的“三道弯”分析》,《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3期。
陈健勇《中国现代油画创作对敦煌壁画艺术的借鉴》,《美术大观》2009年第3期。
江 涛《大足石刻:一部承载儒释道三教融合思想的文化巨著》,《中国文化遗产》2009年第2期。
赵声良《敦煌早期壁画中“西域式”人物造型》,《民族艺术》2009年第1期。
万学汇《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艺术中的时代特性(英文)》,《China Tibetology 》2009年第1期。
黄 骏《略谈初唐敦煌壁画人物画风格》,《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林 伟《从交脚弥勒菩萨造像的流行看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阳 飏《敦煌壁画》,《延安文学》2009年第3期。
王 媛《〈全唐文〉中的唐代佛寺布局与装饰研究》,《华中建筑》2009年第3期。
王惠民《敦煌毗那夜迦像》,《敦煌学辑刊》2009年第1期。
张宝玺《阿尔寨石窟第31窟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救难图》,《敦煌学辑刊》2009年第1期。
王剑平,雷玉华《四川唐代摩崖造像中部分瑞像的辨识》,《敦煌学辑刊》2009年第1期。
刘德勇《敦煌莫高窟254窟壁画〈萨埵太子本生图〉释读》,《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1期。
温都苏《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民族民间因素》,《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1期。
高巍华《敦煌壁画艺术的生存:一种媒介发展观的视角》,《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年第1期。
刘玉权《榆林窟第29窟水月观音图部分内容新析》,《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胡同庆《论敦煌壁画中的格式塔优化现象》,《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梅 林《莫高窟第244窟于阗太子题记再审查》,《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张小刚《敦煌壁画中的于阗装饰佛瑞像及其相关问题》,《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胡同庆《论敦煌壁画中的格式塔优化现象》,《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卢秀文《敦煌石窟中的女供养人首饰——发簪》,《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杨 森,张 宏《浅谈敦煌籍帐文书中的漆器和小木器皿》,《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李瑞哲《克孜尔石窟第17、123窟中出现的化佛现象——兼谈小乘佛教的法身问题》,《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蔡副全《唐〈李叔政题壁〉墨迹考略》,《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牛路军,张俊民《悬泉汉简所见鼓与鼓令》,《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陈悦新《佛衣与僧衣考辨》,《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2期。
费 泳《佛衣样式中的“褒衣博带式”及其在南北方的演绎》,《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2期。
张安华《菩萨如宫娃——浅谈走向世俗化与女性化的唐代菩萨造像》,《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9年第5期。
张景峰,顾淑彦《敦煌莫高窟第138窟供养人画像再认识》,《艺术百家》2009年第3期。
谢 静《回鹘桃形冠探源》,《装饰》2009年第4期。
公维章《西夏时期敦煌的五台山文殊信仰》,《泰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海和平《流传于甘肃境内的鼓乐舞对全国鼓文化的影响》,《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杨登丰《敦煌飞天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几点启示》,《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9期。
田 华《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花钿首饰研究》,《装饰》2009年第6期。
文 化《敦煌遗书书法的分期及艺术风格》,《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
黄清林《中国古典舞中的唐代舞蹈元素》,《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陈育宁《阿尔寨石窟第31窟毗沙门天王变相图释读》,《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第3期。
毛瑞珩《敦煌文殊经变画》,《中华文化画报》2009年第6期。
张 鹏《论中西艺术创作观念的差异——“敦煌飞天形象”与“西方飞动形象”之比较》,《艺术教育》2009年第7期。
张萌萌《敦煌莫高窟中唐代佛教塑像内容及其艺术特征》,《丝绸之路》2009年第14期。
李 茹《河西公与莫高窟》,《丝绸之路》2009年第14期。
张小辉《符号学与文化传播——以敦煌莫高窟为例》,《青年记者》2009年第18期。
余潮松《浅谈敦煌壁画中的灰色》,《美术大观》2009年第5期。
贺世哲《敦煌楞伽经变使用唐译七卷本〈楞伽经〉原因试析》,《敦煌研究》2009年第3期。
久野美树著,李 茹、赵声良译《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中洞试论》,《敦煌研究》2009年第3期。
马玉华《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的技法及色彩构成》,《敦煌研究》2009年第3期。